2024年12月26日,值此教员诞辰之际,成飞献上了一份重礼。不少四川成都民众都拍摄到中国“六代机”的低空呼啸而过的身影。
有军事博主分析,该六代机整体呈三角形,宛如一片银杏叶,是典型的超音速巡航加上超机动设计。
消息一出,瞬间登上了各大新闻软件的头条,不少人感慨今日终于到了中国人定义“六代机”的时候。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用说“六代战斗机”,即便是在“五代机”领域,中国也是处于第一梯队,并且是唯一能够单独量产重型战斗机的国家。
尤其是意大利将军朱里奥·杜黑的制空权理论横空出世以后,进一步奠定了飞机在战争中不可比拟的地位。
“一战”爆发后,飞机很快就投入了战场。那时,飞行员只能像在陆地一样,拿着手枪、步枪和机枪在空中面对面射击。
直到1915年,德国福克公司的3名工程师研制出了“射击同步协调器”,并安装在福克E战斗机上,飞行员才能够从发动机顶部操控机枪进行瞄准和射击。
福克E的问世,是颠覆性的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空战样式和战术思想,也理所应当成为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机。
在“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鼓舞下,登场的战斗机型号层出不穷,各种设计理念、航空技术、导航技术、通信技术都在实战中得到了反复验证和淬炼。
战斗机担负的使命任务也不断细化,比如说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P-51野马等等。
冷战时期,受“高空制空权”理论中“谁具有高度优势,谁就能控制战斗”的思潮影响,各国不断从速度、高度、火力、机动等方面来改进战斗机的设计。
后来,风洞技术和空气动力学技术的发展,更是让喷气式战斗机彻底代替了活塞式战斗机。
也正是由于喷气式战斗机成为了主流,各国的航空专家、军事专家才会将喷气式战斗机的关键性能指标和作战特性按照统一的标准做等级划分。
如今,人们一致认为冷战初期的喷气式战斗机为“第一代战斗机”(典型代表米格-15,F-86),该级别战斗机普遍采用后掠翼设计,要么使用轴流式发动机,要么使用离心式涡轮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最大飞行速度一般在0.9马赫-1.5马赫(1马赫=1倍音速=1226千米/小时)。
“二代机”(米格-21,F-4)的定义权则掌握在美苏手中,以达到“2马赫+2万米”的高空、高速指标为标准。
另外,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二代机的空战模式以携带空对空导弹为主,不再是“一代机”的近距离格斗、俯冲式攻击。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二代机”普遍安装了机载导航系统、通信系统、机载雷达等电子设备。
越南战争给美国打了一闷棍,让美国人明白过度注重高空高速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地空导弹的出现让高高在上战斗机也感觉到了危险,故而必须利用敌方雷达系统的低空探测盲区寻求突破。
于是,“三代机”采用了推力更大的涡轮风扇发动机,还要配上先进的雷达系统、以及必须的红外制导斗胆。
在气动布局上,几何可变机翼成为趋势,确保战斗机在中低空飞行能够保持优秀的爬升能力,典型代表机型为米格-29、苏-27。
去了苏联这个最大外敌,战斗机的更新迭代速度明显减缓。但预警机的出现,能够轻松捕获低空飞行的“三代机”。
因此,美国将超隐身性能作为“四代机”的首要标准。另外,“四代机”还要具备超视距作战、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机动性能力。
以上的四种能力以首字母组成的“4S”为标准,成了各国普遍认可的共识。该机型一般以F-22,J-20为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现如今媒体上认为J-20、F-22为五代机,主要是将“一战”的螺旋桨飞机定位成了“一代机”。
对战斗机而言,不同的分类方法会有不同的名字。要是按照性能指标、试飞时间先后,可分为“一代机”,“二代机”……
要是按照作战需求,又可大致分为制空战斗机(歼击机)、高空截击机、舰载战斗机……
从世界范围看,重型战斗机指的是一般起飞重量超过20吨,最大可达30吨的战斗机,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
重型战斗机体型较大,航程也较远。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作战半径可达1000公里以上。
在载弹量方面,重型战斗机能够携带更多的武器,包括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炸弹等,赋予了重型战斗机能够承担等多的任务。
由于战斗机起飞重量往往会超过20吨,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该品类的战斗机必须需要强劲的发动机,因此重型战斗机一般都是配有2个发动机。
此外,重型战斗机还装备有先进的雷达、电子设备和传感器系统,增强了复杂空域中的生存能力。
如果在“五代机”中选拔,全世界只有五款飞机能够可以称为重型战斗机,分别是中国的J-20(威龙)、“J-35”,俄国的“SU-57”,美国的“F-22”、“F-35”。
生产一架“五代重型战斗机”背后一定要有强大的航空工业作为保障,还要有足够的国防预算提供财力支持。
然而,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量产五代重型战斗机的国家只剩下了中国这根独苗,美俄两国都因种种原因中止了量产计划。
先说美国,早在2009年7月,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议案,支持停产F-22先进的战斗机计划,并决定从2010的财政年度国防开支授权法案文本中删去了有关拨款17.5亿美元用于在添置7架F-22(猛禽)战斗机的条款。
之所以会选择停产F-22,一大原因是源于美国人的傲慢,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表示,到2025年,美军将拥有1700架五代机,和中国可能装备的少量同类战机相比,仍然会拥有绝对的优势,不用担心来自中国的威胁。
另一大原因是经济问题,单架F-22造假就高达1.43亿美元,这属实是太贵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收入长期处在赤字状态,无力负担F-22高昂的生产费用。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战略环境的变化,F-22是针对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对制空和防空环境的预测而研制的,到诞生之日,制空和防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即便是重启F-22,也不一定会适应现代的作战环境。综上所述,F-22只能停产。
至于F-35,也是麻烦缠身。F-35吸收了F-22的优点,并进行了一些改进,但是在良品率上,F-35却不能令人满意。
从2015年投入生产,最初几个出厂批次中,F-35的完好率仅为40%。母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了解详情后,和美国军方一起努力,但出厂完好率仅仅达到了70%。
此外,F-35问世以来,故障是层出不穷,让美国军方逐渐丧失了耐心。2017年10月,美国空军官员承认,困扰F-35飞行员的缺氧问题始终没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个月后,美国媒体又曝光了五角大楼拒绝接受9月21日-10月20日之间生产的F-35,理由是机体表面隐身涂料出现的严重的腐蚀和崩落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F-35的隐身性能将会大打折扣。
没有了关键的隐身性能,F-35能不能可以称为一款严格意义上的“五代重型战斗机”,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而这仅仅是F-35服役爆出事故的“冰山一角”。
美国空军还发现F-35软件包括了800万行代码出现了许多BUG,这些BUG让F-35的雷达系统和武器发度忽高忽低,严重影响了F-35的作战能力。
说完了美国的两款“五代重型战斗机”,再来讲讲俄国的SU-57。在“五代机重型战斗机”中,SU-57被戏称为“守门员”,只要是综合性能超过SU-57,才能被称为“五代机”。
在技术上,SU-57表面处理工艺不过关,没办法保证隐身能力,唯一突出的地方就是依靠强劲的发动机和机翼布局,可提升高超的机动性。
之所以俄罗斯无法量产SU-57,主要是没钱。俄罗斯一年的国防预算才一千多亿美元,不仅要掏出一大笔钱支援战争的开销,还要维护老兵的退休金以及正常的武器维护费用,兜里实在是拿不出更多的资金,量产SU-57。目前,SU-57服役的数量只有25架-30架左右,还不够F-22,J-20的零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